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三章 8月19日(2 / 2)

“哈哈,主任,这个我可不知道。小林还是以前那样神秘!”

冯勇笑了笑说道,说完话还顺便看向了余伟立。他虽然是总教练,短跑他很上心,但其实需要他操心的真不多。有余伟立辅助,林幕负责,也不需要他操什么心。

“别看我!”

冯勇和罗毅都看过来了,余伟立笑着摇摇头,“他的实力是个迷,也就05和06年测试的勤快些,那也只是为了抓400米项目特意给的示范。后来400米上正轨后,他一年测不到几回。”

“这个小林!”

罗毅也是笑着摇摇头,“这一次奥运会结束他是准备正式退役了吧?还真是有些……”

要说对于林幕这样的两个身份都顶尖的确实稀少,真让人有些取舍不能。

“是啊,退役了,挺可惜的。”

冯勇有些遗憾,“可惜”这个词早几年他们就已经有了共识,现在想想依然觉得可惜。

“主任,冯指导,其实不算可惜吧,做人做事总该有些取舍。还是要看信念和目标是什么。”

余伟立说道,:“如果他从03年开始,全力攻坚个人项目,或许他能成为整个华夏,甚至于世界上第一个短跑全栖运动员。就按他的速度和速耐,百米、二百米、四百米,拿个大满贯不无可能。他或许能成为世界田坛的运动员传奇。”

冯勇和罗毅各自颔首,他们可惜的也正在此。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运动员没了。不是因为伤病和其他因素,完全是个人放弃的。

“但他现在选择的不好吗?看看咱们华夏现在的短跑。华夏选手,那就是强的代名词。跟曾经美国、牙买加一样,这里面的影响比起一两个运动员的突破天际不是更能体现问题?!

再优秀的运动员,取得再优秀的成绩,现在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华夏。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最大的成果吧。”

“哈哈,不错,最大的成果……”

“on your marks!”

几人说话间,场内,发令员的就位指令响起。

朱昆缓缓走上了助跑器,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第一场200米要开始,接下来一小时后还有一场400米,他需要合理的安排体能。

短跑时间短,但确实很耗力的运动,最早在04年他就跑过一次间隔只有两小时的200米和400米。他感受过那种似乎恢复好了,但真跑起来却又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一组的选手不算太强,没有那种绝对超人一等的运动员。但竞争其实很大,这一点他是有认识的。同组的人,他曾经有比过的也不少。

想要最后晋级200米决赛,这一场半决赛里,朱昆感觉至少要跑到20秒30以内,甚至再高些的成绩才能有些保证。而稳妥一点,最好是在20秒20以内。而这样的水平,已经需要他耗费不少力了。

还好还有一个小时间隔,还好现在先是200米,只要不拼极限,下场后有理疗师好好舒缓下,问题应该不大。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更精细的控制好。

踏上了起跑器,左右看了看,朱昆放缓了神经,调整了下呼吸后,等待比赛开始。

如同朱昆一般,其他运动员也各自踏了起跑器。

每个人的心情不同,但基本上所有运动员的心理想法都要比朱昆来的更踏实些。

基本都没有兼项,决赛也要等到明天,他们有着足够的发挥余地。在这一组里,顶尖一些的运动员所要考虑的也只是如何能多控制下爆发状态的问题。如何调整比赛状态,也是顶尖运动员们的必修课。

当然,对于自感实力要差一些的运动员来说,调整就显得没有意义了。全力拼一下,那是唯一的可能。

威廉姆斯,科诺顿甚至包括马尔科姆,他们都是如此想法。当然,张蒙,也是如此。

今天上午时,教练已经跟他说过,林指导已经给他在国家队定下了位置。这次奥运会后,他将会是国家队短跑项目最核心的那几人之一。

他高兴了一天,直到刚刚前,他还依然有些兴奋。现在到了比赛场中,全场的观众欢呼闹腾,更进一步的刺激了他的兴奋点。全身的血液沸腾,从下到上的暖流划过,似乎每一个细胞都那么雀跃。

踏上起跑器后,他脑子里就只剩下拼尽一切的想法。能不能进决赛不知道,但跑就是了!

“set!”

“砰!”

又一声指令,跟着一声枪响,选手们瞬间发动,弯道上,8道身影,倾斜成美妙的角度向着前方冲锋而去。

“……比赛开始!美国选手迪克斯起跑很快,德兹盖伊,马蒂纳,起跑很好…朱昆的起跑很……稳定,他的速度正在提升……小将张蒙的起跑爆发不错,他毫不怯场……”

比赛一开始后,媒体解说席上,杨建的声音和现场的画面就通过信号传递到了国内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

自家的奥运会,没有时差影响,整个华夏此时在收看的观众比起以往任何一次的奥运会都要多。激烈的短跑项目,更有华夏的选手参加,时间还不晚,诸多的因素影响下,关注度空前。

场内、场外,室内、街边,无数的华夏国人,为着比赛,为着选手和华夏在激情喝彩。所有人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飞奔的身影,心潮随着选手们的速度攀升,情绪逐渐也跟着高涨起来。

赛场上,短短的弯道三四十米加速,朱昆拉起身形后,稍一用眼角扫动左右就大致分辨了现在的形势。周围的选手也稍稍给了他几分压力。

他的速度已经加的很快,但从判断上来看,他的位置不超前。在起跑和起速上,比起同组的不少运动员来说,他都不占优势。而且,因为有意的控制了下节奏,他把整个加速的过程相对的又拉长了些,这也使得他整个加速过程显得似乎更弱了些。

朱昆并没有太着急,赛前检录热身的时候,教练和林指导都有过指导。虽然没具体要求他怎么跑,但就几种可能还是分析过。

无非就是前期疯狂输出,后期控制,或者就是前期控制和后期再持续加速保持。两种都能达到相对节约体力的目的。当然,具体形势也要根据场上的情况来变化。

最终考虑到自身的技术特点,他选择了前期合理的加速后期根据情况调整。现在的局势也差不多在教练们指导中预料的形势范围之中。

朱昆稳定的保持着节奏在加速,又是几十米后,速度已经进入了相对高速的状态。

另一位华夏选手张蒙,靠着前面的突进,位置不算差,此刻的他,速度更是已经全起。毫不吝啬力量的在发挥着。

其他选手也大致都在按照赛前所准备的方案在向前推进。场上的位置慢慢在发生着变化,前半程起速较好的选手逐渐的脱颖而出。至于之后如何,现在无法判定,最终还是要看他们接下来半程的发挥了。

八十米,九十米,一百米……

又是几步间,一百多米的弯道在所有选手的你追我赶间,一晃即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