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幸运人生第82节(1 / 2)





  就连乌雅芳怡这般不关注前朝之事的人,也注意到了这位官员的存在,据说是姓西林觉罗氏,名为鄂尔泰。

  乌雅芳怡对这个人名没有熟悉的感觉,只是对他的姓氏有些印象,后遂突然想起之前自己给二十阿哥掌眼过京城贵女这事,认真回忆以后,才发觉当初那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贵女,也是西林觉罗氏,而且这位贵女与突然封得从二品官位的西林觉罗氏还是父女关系。

  ......这可真是巧合了。

  果然,女儿是个懂进退的,作为阿玛的西林觉罗氏恐怕也差不到哪里去,其才能就在胤禇登基以后被挖掘出来了,光靠着做事牢靠稳固,而且办事周全的特点,鄂尔泰就足以坐稳这个从二品的官位了。

  乌雅芳怡感觉有些欢喜,她当初的眼光就是好,她并不是为西林觉罗氏感到欢喜,毕竟她与对方不熟,她只是觉得自己押中宝的感觉不错,这一家子的家风不错,女儿也养的很好。

  慈宁宫的主子心情欢喜的很,可是换作惠太妃那边,她的心情就不是很好了,毕竟她当初也是看中过这个贵女,但却因为对方阿玛的官位太低而放弃了,现下对比儿子嫡福晋的阿玛只是区区正四品的官员,和如今已经成了从二品朝廷大官的女儿西林觉罗氏,她只觉得天意弄人。

  怎么皇上偏偏就在她选完儿子嫡福晋的时候,才开始重视西林觉罗氏的阿玛,从二品官员家的女儿,怎么着都不可能给她儿子当妾室。

  惠太妃因刚刚搬到儿子府上得来的好心情,现下已经变得一塌糊涂了,千金难买后悔药,早知道她当初不那么看重官位就好了,那样就能给儿子带来一个性子好的福晋,还能有一个从二品大官的岳父,只是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她是哪哪都看自己这个儿媳不顺眼,可是又知道不是这个儿媳的错,一口气憋在心里不上不下,差点把自己憋出病来。

  ......

  几天后,富察氏特地带上二公主过来给乌雅芳怡请安。

  乌雅芳怡也是好久没见到这个孙女儿了,听说二公主这段时间一直在跟着教养嬷嬷学着规矩,平时软心肠的富察氏竟然能够狠下心来,将二公主在太子府学得不成样的规矩,好好扳正了一遍。

  因此孙女在见到她时,行的礼不但标准而且还是最复杂的那种形式,可见下了多大功夫。

  乌雅芳怡叹了一声,让孙女起来,对着富察氏道:“你这是何苦呢,让倪什哈慢慢来学也不迟,何必这么急。”

  富察氏苦笑一声,“皇额娘,您是不知道了,倪什哈的性子皮的很,儿媳要不是认真督促她,她也不可能端正态度学这些规矩。”

  “也是。”乌雅芳怡摇了摇头,“毕竟也快到倪什哈被指定婚事的时候了。”

  说起这话,富察氏与乌雅芳怡也是一般神态,有些不舍也有些担心。

  倪什哈虽然不是皇上长女,却也是独一无二的嫡公主,出身高贵,就是不知道这婚事是指向何人了。

  第110章 天家女儿(第二更)……

  “皇额娘, 儿媳也是担心倪什哈被指往蒙古那边,毕竟倪什哈的身份是大清的嫡公主,而且皇上就三个未嫁的公主, 倪什哈的身份是最显眼的。”

  面对乌雅芳怡,富察氏很坦然的说出自己的心事, 一旁的倪什哈脸上也是带着些许不安,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压力在, 她学规矩才学得又快又稳,平时骄纵的性子熬不得一点苦,现在倒是咬着牙生生把宫里的规矩又学了一遍。

  乌雅芳怡眉头紧蹙, “皇上可说些什么了?”要不然皇后怎么摆出这副神情,最怕的是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富察氏摇了摇头,“皇额娘,正是因为皇上什么都没说,儿媳才担心。虽然儿媳作为大清的皇后,理应让二公主下嫁到蒙古那边,实行满蒙一家的联姻国策,可是可是--。”

  说着,富察氏情绪有些激动了, 缓了缓方才继续道。

  “--可儿媳也是二公主的亲生额娘啊,二公主是儿媳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她要是远离了儿媳,恐怕儿媳是心痛难耐了。”

  乌雅芳怡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只要不是已经定下来就好。

  当初要不是大公主的婚事已经定下来是京城的八旗子弟, 恐怕她也会像皇后这般担心,是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得好好的。

  不过在这件事上, 她想方设法再打听一下胤禇是怎么想的了,胤禇平时够宝贝倪什哈的,应该不会让女儿轻易嫁到蒙古那边,可是这也说不定,毕竟嫡公主是最有可能下嫁到蒙古,实行满蒙联姻的最佳代表。

  满蒙联姻是国策,她一个太后无法影响前朝定下的事,在这方面更没有话语权,毕竟后宫不得干政,太后也得遵守这个规则,她只能想方设法劝着皇上待大清公主好一些。

  乌雅芳怡叹了一声,即便倪什哈贵为大清嫡公主,也会担心自己的婚事被随意分配,毕竟大清女子就是这般难过,日子且行且珍惜。

  婆媳二人在谈话不久之后便散开了,富察氏带着二公主回到了坤宁宫,乌雅芳怡则是继续思考着有关倪什哈及大清公主的事。

  ......

  好在之后皇上也没让富察氏和二公主担心多久,给了富察氏回答,说是不会让二公主嫁到蒙古那边,只是在京城这里选女婿。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富察氏终于放下心来了,她就这一儿一女,离了其中一人,她都心痛不已,现在总算能将女儿留在京城了,到时候她再学着额娘的法子,将女儿时不时召进宫里,如同大公主一般,到时候女儿还能像没出嫁一样,可以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了。

  富察氏极为满意当下情况,她也暂时不管皇上要怎么处理满蒙联姻的国策了,只要倪什哈能留在她身边,她就觉得欢喜。

  面对这种情况,乌雅芳怡心里有了另一个想法,胤禇没想着要把倪什哈下嫁到蒙古那边,那肯定是打着别的主意了。

  像是收养兄弟的女儿封为公主,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到蒙古那边,前面几任皇帝也不是没有这样做的,先皇的皇阿玛就是其中之一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皇上就下令将一些兄弟召进宫来,后遂下旨将三阿哥的小女儿怀佳格格、四阿哥的小女儿怀容格格、五阿哥的四女儿怀音格格、和十四阿哥的嫡次女怀尔格格都召进宫里充当养女。

  要说皇上自从将三公主起名为怀愉之后,那些阿哥也有样学样,将自己女儿的名字都从“怀”字,前面的女儿也跟着改了名字,这也算是上行下效吧。

  皇上一下子抚养了那么多公主,公主们在宫里的位序得重新排一遍了。

  大公主是婉妃苏完瓜尔佳氏之女和硕怀婉公主,二公主是皇后富察氏之女,三公主是四阿哥庶出女怀容格格,四公主是十四阿哥嫡次女怀尔格格,五公主和六公主依次是五阿哥庶出女怀音格格和三阿哥庶出女怀佳格格。

  剩下的,自然是敬妃李佳氏之女七公主,贵妃钮祜禄氏的女儿八公主。

  这些公主之中,除了大公主和二公主,就数三公主在宫里适应得快了,毕竟她阿玛是雍亲王,皇上的亲胞弟及太后的儿子,因而她也偶尔跟嫡母乌拉那拉氏进宫给太后请安,一回生二回熟,来来去去的对皇宫没有多大陌生感了。

  乌雅芳怡是专门派人把这些公主接到慈宁宫的,因而也得知了这些公主的亲生阿玛送人过来时,脸上虽带着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

  这可就令她不解了,后来问起胤禇才得知是如何一回事,原来为了巩固满蒙一家的国策,大清格格大多也是嫁到蒙古那边,这项惯例从先皇时期便有了,改变不得。

  于是这些阿哥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能被皇上选进宫里充当公主养,大多都推荐自己女儿,毕竟同样都是得把女儿嫁到蒙古那边,还不如让女儿占了公主的名头,那样身份和待遇都大大不同了。

  公主就是皇上的女儿,在身份上是数一数二的高贵,即便女儿以后叫不得他们阿玛,但也多出一个皇阿玛,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很多。